第1課

Web3 社交圖譜基礎

說明社交圖譜的定義,並深入分析 Web3 如何革新其結構、所有權及可攜性。本報告聚焦於去中心化、互通性及用戶自主權的核心意義,並詳述支撐 Web3 社交圖譜運作的技術基礎。

什麼是 Web3 社交圖譜?

社交圖譜是對人際關係的概念化映射,通常用節點(使用者或實體)和邊(連結或互動)來描述。這種結構早在 Web3 出現之前就是社交網路的基礎。當 Facebook 等平台利用內部社交圖譜來提升使用者參與度與內容個性化時,這個概念迅速在主流市場廣泛傳播。

Web3 環境下,社交圖譜經歷了顛覆性的變革。它不再受限於封閉、中心化系統,而是演變成分散且以使用者為核心的網路。每位使用者可掌握自己的連結、身份及活動,而且能跨平台與應用程式存取這些資訊,不再受限於單一平台。這種轉變把資料擁有權回歸個人,讓使用者可在不同界面間自由切換,同時保留原有的社交關係與歷史紀錄。Web3 社交圖譜突破 Web2 平台的孤立限制,透過去中心化、不可竄改的架構,強化了系統透明度與韌性。

為什麼 Web3 社交圖譜如此重要

Web3 社交圖譜的價值在於重新分配權力與治理方式。傳統體系下,中心化平台壟斷使用者資料,並決定其用途、展現方式及商業化策略。使用者的自主權非常有限,經常被困於各平台生態系,即使離開平台也無法帶走自己建立的內容與社交連結。Web3 徹底打破了此一現象,讓個人擁有完整的資料掌控權,能自主授權或撤銷存取,甚至透過社交互動直接獲利。這項機制讓使用者從被動角色轉化為社交網路的主動參與者與決策者。

另一個重要優勢是互通性。在 Web2 架構下,社交關係被侷限在特定網路裡。但 Web3 社交圖譜打破分割,讓人際關係跨越多種介面和應用程式流通。這份連貫性使使用者能在各種工具與平台中維持一貫的身份及社群參與,顯著提升使用體驗。此外,去中心化架構帶來抗審查性與資料完整性保障。系統不會有單一故障或控管點,即使某個服務中斷,內容和身份資訊仍可被存取。

Web3 社交圖譜的核心技術元素

Web3 社交圖譜的技術基礎涵蓋錢包位址、去中心化識別碼(DID)、ENS 域名,以及建立在區塊鏈上的紀錄。錢包位址和 DID 讓使用者擁有具備自主權的唯一且可驗證身份。這些識別工具能將社交行為和連結錨定至鏈上或經加密認證的狀態,達成跨應用程式的可攜性與安全性。ENS 域名等人性化命名系統,則提供複雜識別碼的易用界面,確保去中心化與所有權的同時,大幅提升系統可用性。

在身份層之上,則是儲存與通訊系統。去中心化帳本用於記錄如追蹤、發文、按讚等社交行為,並將這些操作永久且可驗證地綁定至使用者身份。IPFS 等去中心化儲存方案提供分散、內容可定位的內容託管方式,將持久性從單一伺服器中解放出來。這種架構除了確保透明度外,也讓使用者能夠在不同平台間管理與分享資料。大型媒體內容多儲存於鏈下(如 IPFS/Arweave),而鏈上紀錄則負責錨定引用、權限與來源資訊。

Web2 與 Web3 社交圖譜的演進

Web2 架構下,社交圖譜由中心化單位嚴格掌控。各平台各自維護獨立的私有圖譜,使用者若要遷移平台,必須重新建立社交網路。業界分析師認為,這些平台還會利用資料進行精準廣告投放與強化自身影響力。Web3 社交圖譜則透過去中心化所有權與資料可攜性,解決了上述問題。使用者無需重複建立人脈網路,能夠隨時攜帶自己的社交圖譜,自主決定分享方式與理由。

這場變革也反映出網際網路發展更宏觀的理念轉型,朝向互通性與使用者主權邁進。Web2 強調便利性與覆蓋率,但犧牲了隱私權和掌控權;Web3 則在資料主權與存取便利間取得平衡。如今,互通性來自共享、公開的協議標準,而不是封閉的 API,促成了更多元、豐富的社交應用生態系。

免責聲明
*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課程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 本課程由入駐Gate Learn的作者創作,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Gate Learn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