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幣圈這麼多年,最後只留下一張清單
在幣圈打滾久了,你會發現一個規律:
大多數新概念,來得快,也去得快。
GameFi、DeFi、AI+Crypto……一個個被吹上天,然後慢慢沒人提起。
走到最後,能真正留下來的標的不多。
所以我的清單很簡單,少到可以直接背下來。
黃金:最後的底牌
我留黃金,只是爲了對沖極端情況。
不是爲了暴富,而是爲了無論世界多麼亂,都有一張“保命牌”。
$BTC:稀缺寫進代碼
21,000,000 枚,這是比特幣的全部。
沒有央行,沒有超發,它就是數字世界裏的“制度化稀缺”。
再多的山寨,再多的敘事,繞一圈回來,你還是得面對 BTC。
$ETH:區塊空間的現金流
ETH 是發動機。
鏈上越活躍,燃燒越多,淨供給越低。它第一次把“增長”寫進了供給邏輯。所以 ETH 不是陪襯,而是整個數字經濟的燃料。
$BNB、 $OKB:平台的抽稅權
這兩個是平台的“過路費”。
BNB 每個季度銷毀,OKB直接把總量鎖死。平台越繁榮,流量越大,稅基就越大。邏輯很樸素,卻很穩。
$XRP:跨境橋梁
XRP 並不是要取代誰,它只是解決一個老問題:跨境轉帳太貴、太慢。
當監管逐漸明朗,它就成了制度資金能接受的流動性橋梁。
$COIN、 $MSTR(美股):股權化的放大器
COIN 就像是整個行業的“稅收局”,手續費和托管全掛在它身上。
MSTR 更直接,把比特幣搬上了資產負債表,相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