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财经_
vip
幣齡2.4年
最高等級0
用戶暫無簡介

MSTR、mNAV 和比特幣財庫儲備的未來

來源:On-Chain Mind,編譯:Shaw 金色財經
金融領域中有一些概念,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接受,從未真正質疑過。比如市盈率、“公允價值”指標,甚至認爲貨幣本身的價值會一直保持穩定。但當你退一步思考時,其中一些觀念開始看起來不像是不可改變的自然法則,而更像是由傳統支撐起來的集體信念。
本文深入探討了Strategy(MSTR)、市值與淨資產價值之比(mNAV)的概念,以及這些概念如何適應以比特幣爲核心的公司不斷發展的世界。這是一種更基礎且更具哲學性的審視這種新型公司的視角,它將傳統金融(TradFi)中熟悉的理念與之相聯繫,同時對許多投資者習以爲常的假設提出質疑。
最後,你就會明白
BTC0.32%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人們是否開始意識到 當下貨幣體系正在崩潰?

來源:Bitcoin Fortress,編譯:Shaw 金色財經
幾十年來,大多數人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從未質疑過貨幣的本質。美元“就那樣存在着”,就像太陽從東方升起一樣——可靠、毋庸置疑,人們認爲它有價值僅僅是因爲它一直都如此。老師們或許在學校裏講過一些基本的經濟概念,但關於貨幣如何運作以及如何被操縱的更深層次的真相,卻很少出現在課程中。
然而,如今這種平靜的假設開始出現裂痕。人們開始提出以前從未問過的問題:
爲什麼我的收入並沒有增加,但所有東西卻都漲價了?
爲什麼我的儲蓄帳戶感覺就像輪胎漏氣了一樣?
爲什麼政客們總是談論通過憑空印鈔來“修復”經濟?
事實開始讓數百萬人意識到:
BTC0.32%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關於Qubic攻擊門羅幣的若幹補充觀點

感謝大佬的真知灼見,學到了很多。這件事我真心發現可大可小,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再補充幾個觀點:
1)看到海外大V用這件事Fud比特幣,理由是看到當前的礦池算力佔比,前兩大礦池Foundry USA(33.6%) 和 AntPool(17.9%)已經加起來超過51%,所以得出一個粗暴的結論,若兩大礦池聯合作惡,比特幣也藥丸。這是典型的外行人瞎看熱鬧事件,因爲他忽略了兩點:
1、兩個礦池佔比51%和一個礦池超過51%完全是兩碼事,天上地下;
2、礦池的算力不代表完全收買礦工的算力,當單個礦池算力過高,礦工規避風險,通常會主動選擇切算力避險;
所以中本聰的POW的共識走到現在,綜合了
QUBIC-1.19%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2025年散戶與華爾街之戰:市場主導權的爭奪

2025年的金融市場是一片戰場,散戶投資者憑藉社交媒體的協調和投機熱情,與擁有龐大資本和策略精明的華爾街機構巨頭展開激烈交鋒。這種動態在比特幣與所謂的“死亡線”博弈、標普500指數的超買反彈以及期權和加密貨幣的投機熱潮中尤爲明顯,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這場拉鋸戰中誰將勝出?本文基於最新的市場數據、技術分析和宏觀趨勢,探討散戶與華爾街的鬥爭、比特幣關鍵阻力位的意義,以及2025年股票、商品和加密貨幣的更廣泛影響。
散戶的叛亂:不可忽視的力量
散戶投資者已成爲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活動。在期權市場,散戶投資者佔據了標普500指數每日期權交易量的三分之二,其中70%的期權爲看漲期權
BTC0.32%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联准会沃勒:加密技術不可怕 應與業界共推支付創新

作者:趙雨荷,華爾街見聞
搶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前,幣圈先在傑克遜霍爾舉行區塊鏈研討會,联准会、SEC高官和川普兒子均出席會議。下屆联准会主席熱門候選人之一、美國總統川普任命的聯準會理事克裏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周三在會上講話稱,呼籲擁抱人工智能與穩定幣領域正在發生的“技術驅動革命”,認爲這能推動美國經濟發展。
沃勒在講話中說,數字資產創新“並不可怕”,支付體系正經歷“技術驅動的革命”,當前計算能力、數據處理與分布式網路的最新進展,正在催生出許多創新的支付服務。
> “在思考智能合約、代幣化或分布式帳本時,沒有什麼值得害怕的。”
>
> “我們今天
DEFI-0.49%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前兩大BTC礦池總算力過半 具備聯手發起51%攻擊條件

前幾天,教鏈文章介紹了Qubic礦池被懷疑以及其自稱已通過掌控門羅幣過半總算力從而成功對門羅幣實施所謂51%攻擊,以自私挖礦的方式排斥其他礦工從而實現了對記帳權的壟斷。
昨天,8月19號,網友 @l3olanza 發現,前兩大BTC礦池算力加起來已經超過全網總算力的一半。這意味着如果它們合謀,將可能具備對BTC網路實施51%攻擊的條件。
這兩大礦池分別是,Foundry USA,算力佔比33.6%,以及AntPool(蟻池),算力佔比17.9%。二者之和,51.5% > 51%。
對此,網友 @CPOfficialtx 認爲:“需要兩家礦池合謀才能對BTC構成威脅……但這種情況可能不會發
BTC0.32%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穩定幣步入生息新時代

曾經只能靜止不動的穩定幣,如今正煥發出全新的生機,傳統模式下,發行方通過用戶資金投資美債獲取巨額收益,而持有者卻只能做“無息儲戶”,這種不公平格局正在被打破。
長期以來,穩定幣持有者一直處於尷尬境地:雖然資產價值穩定,但收益爲零,而發行方卻將用戶資金投入美國國債等安全資產,坐享每年數十億美元收益。Tether披露的數據顯示,其持有超157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位列全球第18大美債持有者,2025年二季度運營利潤高達49億美元。
但這一格局正在被徹底顛覆,收益型穩定幣的崛起,正讓穩定幣從“價值錨定工具”升級爲“生息資產”,開啓穩定幣的“分紅時代”。
收益型穩定幣:重新定義穩定價值
收益型穩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1
  • 轉發
  • 分享
考雅思vip:
在美國監管環境逐漸轉向支持數位資產之際,聯準會理事 克裏斯多福·沃勒(Christopher Waller) 在 2025 年懷俄明州區塊鏈研討會上向銀行業與政策制定者喊話——「DeFi 沒什麼可怕的」。他強調,去中心化金融只是交易與記錄的新技術,並呼籲銀行與監管機構攜手,將加密支付與穩定幣納入主流金融體系。沃勒:DeFi 與日常支付無異沃勒在演講中將 用穩定幣購買 meme 幣 與 用借記卡在超市買蘋果 作比較,指出兩者本質相同:1、都是以數位貨幣完成支付2、都會生成交易記錄(收據或分散式帳本)3、都是現有支付邏輯的技術延伸他認爲,智能合約、代幣化與分散式帳本只是新的支付工具,並不構成威脅。聯準會監管態度轉向支持創新沃勒的言論

顛覆價格迷局:區塊鏈的持久價值從何而來

十多年來,區塊鏈的討論一直被一句老生常談所束縛:「價格很重要。」
他們的說法很簡單:除非開發者能夠押注代幣的未來價格,否則他們不會去開發。他們聲稱,投機是創新的「引擎」。
這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完全顛倒的。
歷史清楚無誤地表明:基礎技術並非建立在投機的虛幻之上;它們是在效用的熔爐中鍛造而成。價格追隨能力,而非反之。愛迪生沒有在完善燈絲之前兜售「燈泡幣」。諾伊斯沒有發行「芯片代幣」來資助集成電路。瑟夫和卡恩也沒有鑄造「阿帕網 NFT」來推動 TCP/IP 的發展。
他們之所以建設,是因爲其效用毋庸置疑,問題緊迫,需求真實存在。只有在這些系統在現實世界下大規模運行後,其財務效益才能實現。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1
  • 轉發
  • 分享
考雅思vip:
在美國監管環境逐漸轉向支持數位資產之際,聯準會理事 克裏斯多福·沃勒(Christopher Waller) 在 2025 年懷俄明州區塊鏈研討會上向銀行業與政策制定者喊話——「DeFi 沒什麼可怕的」。他強調,去中心化金融只是交易與記錄的新技術,並呼籲銀行與監管機構攜手,將加密支付與穩定幣納入主流金融體系。沃勒:DeFi 與日常支付無異沃勒在演講中將 用穩定幣購買 meme 幣 與 用借記卡在超市買蘋果 作比較,指出兩者本質相同:1、都是以數位貨幣完成支付2、都會生成交易記錄(收據或分散式帳本)3、都是現有支付邏輯的技術延伸他認爲,智能合約、代幣化與分散式帳本只是新的支付工具,並不構成威脅。聯準會監管態度轉向支持創新沃勒的言論

晚間必讀5篇 | 如何計算BTC的真實收益率

1.32億美元入局加密礦企 是什麼讓谷歌選擇了TeraWulf
2025年8月14日,比特幣礦商 TeraWulf 宣布以 37 億美元的價格將計算資源租賃給人工智能雲平台 Fluidstack 。另外,谷歌將爲 Fluidstack 提供 18 億美元的租賃義務擔保,並將獲得 TeraWulf 約 8% 股權的認股權證。 點擊閱讀
2.降息預期、DAT博弈與市場指標:牛市頂部何時顯現
联准会主席鲍尔在傑克遜霍爾會議(美國時間8月22日,星期四)上釋放什麼信號,以及联准会如何在 9 月 16 日至 17 日的 FOMC 會議上確定利率。點擊閱讀
3.Bitwise:未來10年B
BTC0.32%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話題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